公司简介
上海华培动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汽车核心技术研发应用与汽车零部件生产的现代化高新科技企业,主要从事汽车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生产环节包括精密铸造、砂铸,机加工及各种焊接装配。产品出口北美,欧洲等地区。
目前,公司已成为全球涡轮增压器关键零部件的专业制造商之一。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研发投入,已经具备了先发的技术研发优势,截止至今公司拥有14项发明专利和55项实用新型专利。
一、项目目标
通过SIPM/PLM项目实施,达成以下目标:
² 通过此项目建设能够理顺和规范华培动力设计研发流程,实现业务流程的规范、高效和数字化
² 通过产品知识库的建立,积累华培动力的知识财产,并确保产品数据的正确性、完整性、规范性及安全性;
² 实现企业的协同开发,建立面向生产和市场的研发体系,从而提高设计研发效率,缩短研发周期和研发成本;
² 打通整个企业信息流,实现和ERP、OA等相关系统集成。
² 通过此项目建设,实施知识转移,为华培动力培养一支既懂研发也懂信息化的内部团队,支持企业未来研发数字化转型。
二、整体业务框架图
三、产品设计管理
1、产品设计管理过程
1、系统以产品为源头,按产品的结构设计和包装设计进行分工作业;
2、BOM作为纽带形成数据一体化;
3、以中望CAD工具作为源头,建立图纸与BOM的关联关系,达到图纸、BOM一致性的管理。
2、产品分类管理
按产品类型梳理对产品进行分类管理,创建按产品类型的分类管理目录。可以首先按行业对产品进行划分,可分为汽车、工业、民用航空、医疗;然后再针对各行业的产品按类型进行划分,汽车行业可以进行细分为动力系统、排放系统、转向系统、车身结构系统等。产品设计时,根据创建的分类目录对产品进行分类管理。
3、物料按结构类型分别进行管理
按结构类型对零部件物料建立手动分类目录,对物料按结构类型进行分类管理。
4、自动分类管理
由PLM系统对零部件物料自动进行分类,第一级按零部件设计类型:通用件、标准件、专用件进行自动分类,第二级按零部件的属性大类进行自动分类,第三级按零部件的属性小类进行自动分类。与手动分类的分类目录不同
将产品相关的文档(包含前期报价阶段的相关资料文档)都一并上传到产品文件下面进行管理,实现产品与文档的有效关联管理,方便查看及调用。
5、图纸软件CAD集成
CAD软件集成管理:在CAD软件完成图纸设计,然后通过接口上传PLM系统,并从图纸上提取物料及BOM信息。图纸上传PLM系统走完签审流程后,由系统完成PDF签名转换。
图纸转PDF电子签名(样例)
6、以BOM为枢纽实现产品一体化管理
以产品BOM结构为枢纽,将所有零件及组件的设计三维图纸、技术文件,以及生产原材料等整体一体化管起来。
四、项目管理
项目分类管理
对华培项目进行梳理,构建未来项目管理架构,将项目分类标准化管理,如下图:分成项目模板、项目实例进行分类管理
APQP流程在PLM中落地固化
将梳理好的FULL APQP研发业务流程、FAST APQP研发业务流程,在PLM系统以项目模板形式进行落地固化,便于项目经理在策划实际项目时进行调用
五、变更管理
目前的变更管理由变更发起人先在线下进行变更单的申请,开会讨论变更影响范围,再编制一份变更通知。得到通知单后变更发起人在系统上提起变更申请,且将变更通知单作为附件上传到系统。通过流程将变更内容一起流转到需要变更技术文件和工艺文件的人员,进行下一步的与产品关联的技术文件的变更。
变更后,原旧数据进入历史数据区,随时可以在变更历史中察看
六、工艺管理
机加工艺模型
铸造工艺模型
工艺采用结构化数据模型管理,达到设计工艺一体化管理;
PLM系统工艺结构化数据管理下游ERP系统所需要的结构化信息,为下游系统提供数据源;
根据结构化数据生成的流程图、作业指导书电子文档再按现场管理要求在生成的文件中维护对应的信息供现场使用,同时为无纸化垫定基础
七、OA集成
通过PLM和OA系统 的集成,打通两套系统的签批工作,使不需要使用PLM系统但需要签批文件的人员再OA系统中进行签审,为保证数据正确性,工序卡,图纸等文件性质的签审在OA系统打开时刻直接浏览,不需要重复操作。
八、ERP集成
ERP集成:通过配置集成字段,数据传入中间表,ERP软件在中间表中获取字段和数据形成ERP的数据。
九、总结
上海华培通过本次PLM成功的实施:
1、为研发以及工艺部门提供了规范的、标准化的业务和功能管理平台;
2、通过PLM系统的产品、BOM、图文档管理方案的实施,实现了上海几乎所有的图文档的线上签审,提升了签审效率。满足了企业质量控制要点,又满足了外审要求;同时图文档的版本唯一性管理问题得到了很大改善;
3、物料、图纸、BOM等数据及文件通过设计软件接口程序批量提取,实现了图纸与BOM的强关联性,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
4、工程变更在PLM系统中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贯穿全程,所有的变更均形成变更履历进行记载,实现了工程变更的可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