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背景
江苏华鹏智能仪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1998年,是一家专业从事智能电能表、电能计量箱、通讯模块、电动汽车充电桩和用电信息采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现有员工300名。公司拥有各类产品全新生产线和先进检测设备,具有单三相智能电能表、电能数据采集器集中器、多表合一系统、交直流智能云计算充电桩、单三相电能计量箱和HPLC载波模块等产品研发、生产、销售能力。所有产品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和江苏省技术监督局的历次市场监督抽查。
自创办以来,公司本着“以人为本、共同发展、信誉至上、品质取胜”的经营理念,凭借先进的技术、可靠的产品及快捷优质的服务,获得了AAA级的企业资信和信用等级认证、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HSAS18001:2007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认证、IATF16949:2016体系认证以及GB/T23001-2017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企业被评为质量诚信倡议企业、江苏省质量服务信誉AAA级企业、江苏省企业信用管理贯标单位。 2019年公司技术中心被评为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公司设计中心被评为江苏省工业设计中心,智能电表快递检定车间被评为江苏省示范智能车间,并被溧阳市人民政府评为2019年度溧阳市四星工业企业。
项目目标
SIPM/PLM项目实施,达成以下目标:
l 通过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的协同,实现机、电、软一体化研发。建立以BOM为纽带的物料、模型、图纸、文件等设计及工艺数据相关联的产品数据模型,方便用户对数据的上传、下载、查询、引用、修改、比较等操作;
l 打通整个企业信息流,实现设计软件、PLM、ERP等相关系统集成;
l 充分利用数据库快捷和可追溯性,逐步建立电子通知、报批及审核机制,避免以往人工的出错、遗忘,为实现无纸化办公铺平道路;
l 规范文件标准,提升与产品相关的图纸、检验标准、产品说明文档、技术文档、产品规范、编码规则的规范统一管理,建立文档管理规范;
l 借助PLM系统的知识管理平台,积累设计经验,逐步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知识库,实现研发知识快速传承。
产品管理: 针对产品,制定相应产品属性,属性定义下拉值,可模糊搜索不可编辑,规范属性值。
产品自动分类管理:产品自动分类,根据编码段,分为三层,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均可查到对应数据,分类名称为编码器中对应的中文名。
产品多肽属性:针对不同产品,设置不同的特征属性,在选择编码的时候,根据编码规则,自动带出产品的多肽属性。
产品属性拼接:自定义产品属性拼接规则,在提交产品时,根据对应规则,将属性拼接,放到对应的属性中。
产品属性拼接管理
建立华鹏仪表统一的编码体系:使用SIPM/PLM系统编码管理模块实现产品研发过程中产品、零部件、技术文件等编码规则的固化并方便工程师的调用,提升获取编码的效率,提高企业编码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统一编码体系
通过设计软件接口提取BOM信息:在设计软件设计后,其产生的图纸通过接口上传到PLM系统, BOM结构等数据将通过接口被PLM系统提取到数据库中,而图纸自身会被保存到文件服务器中,并与对应的零部件等信息进行关联, PLM端可以对模型或者图纸进行在线浏览。
接口快速提取BOM
电子设计BOM:在电子设计软件设计后,其产生的原理图通过接口上传到PLM系统, BOM结构等数据将通过接口被PLM系统提取到数据库中,原理图自身会被保存到文件服务器中,从设计软件中提取的电子BOM是单层BOM,PLM系统根据工艺信息实现贴片、焊接自动分层,并根据元件的属性匹配系统中的零部件。
原理图浏览
PLM签审流程:系统根据不同对象分别建立不同的签审流程,流程中在涉及会签时,提交人可以根据提交的内容多选或不选签审人,若多选签审人,所有人通过则通过当前节点,若不选签审人,则跳过当前节点,直接进入下一签审点。
图纸审核流程
PLM与ERP集成:物料/BOM,均从PLM创建,传至ERP。通过中间表传输至ERP。
为实现ERP中业务视图管理,物料传输后,为创建状态,需要在ERP中再提交审核方会生效。
设计变更管理:BOM变更之后,根据需要,导出对应变更明细,展示增加、修改、删除的物料,若同一变更单中还有多个BOM变更,则分别展示变更明细。
变更明细
变更可追溯:每一次变更系统都会有变更记录,BOM有BOM差异比较,文件有文件的历史版本,可供查阅与下载。
PDF工厂:实现对设计软件电子化签名,优化传统签审流程,降低企业成本,PDF文件中带有电子签名并在受控章中自动生成签名完成时间。
PDF签名
知识库管理:知识库作为公司一个大的网盘使用。根据建好的分类,各部门均可在知识库中存放自己使用的文件,并根据不同的分类,不同的文件属性,控制用户的新建权、下载权,浏览权等。
知识库权限
总结:
1,数据管理—建立数据的报批及审核机制,实现产品BOM、图纸、技术文件等产品数据集中规范统一管理,提高产品数据的安全性及查询效率,提升公司产品数据管理水平;
2,数据传输—通过系统集成,实现数据无缝对接,提高传输效率及准确性;
3,知识管理—实现技术数据不断沉淀与积累,形成公司核心的数据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