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通信成功应用介绍实录
发布时间: 2013-01-09

东方通信  周理静(PDM项目经理)

2012年11月17日 思普软件用户年会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今天非常荣幸在思普2012年年会给大家分享我们东方通信实施PLM的一些经验。

一、东方通信介绍

首先介绍下我们的公司,东方通信有四个事业部,这次实施PLM的是我们金融事业部,主要做ATM机包括自动取款机、存取款机等系列产品。国内主要针对各大银行,国际市场包括亚洲、非洲、美洲和澳洲。

 二、PLM选型历程

 下面我介绍下我们金融事业部实施PLM的历程。其实我们在上思普PLM前已经实施过PTC的Windchill.在2006年的时候,我们上的是Intralink3.3 ,但是第一代的PDM主要是产品数据管理,没有生命周期的管理,实施周期比较短,我们选择的实施方是杭州维喜。在09年的时候我们觉得Intralink3.3已经不够用了,所以进行了PDM升级,升级到了Windchill.8.0,后面我们又进行了招标。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上PLM系统并不仅仅是只上一套软件,而是在上一套解决方案。前面我们选的是杭州维喜,是一个PTC的二级代理商,实施能力比较薄弱,当时就是这点没有考虑好,花了很多资金和人力资源,效果很差,最后在2011年我们决定重新招标。

 PTC也是我们重点考虑对象,我们选择了PTC的白金一级代理商,其他还有SAP、思普、金蝶等进行我们的招标工作。当时我们考虑的有很多,但重点是在服务这一块,一个解决方案服务很关键,再好的系统,没有好的服务、没有好的实施也很难和自己的企业结合在一起。经过多方考量,我们选择了思普,并成功实施。开始我们还担心思普和CAD集成存在问题,大家都知道国内CAD还比较薄弱,大型企业选择的都是国外的CAD软件,所以我们当时特别重视这一点。经过我们多方调研和思普技术的沟通,打破了我们的顾虑,最后定下来思普。

 三、东方通信技术管理现状

接着我来介绍一下我们实施的背景。其实我们公司在实施PLM之前,在管理和信息化这一块也是比较重视的。之前我们上的是SVM,但它的查询和信息传递比较慢,还有就是数据在SVM里面不具有唯一性,就是说同样的数据在SVM不同地方同时存在,这样维护起来就很麻烦。还有就是信息共享程度比较低,各个系统没有集成,物料信息在不同系统都要输入一次,数据重复输入,效率很低。还有一点就是变更难以控制和追溯,我们的变更不是一个图纸的变更,是全过程的变更,没上PLM系统之前,借用件变更容易遗漏,也造成版本的混乱,已经升级过的零件还存在1.0版本。

还存在协同设计不顺的问题,开始我们上PTC的时候,出发点就是协同。我们的产品还是比较复杂的,一般都需要不同的工程师协同才能设计出来。但大家都知道PRO/E有小版本的概念,工程师在互用的时候,往往发现你的版本在我这里不是最新的,这样会造成工作协调上的很多问题,最终导致设计出来的东西对不上号。

还有就是工艺,原来我们的工艺是在设计做完后才做的,是串行的。这样导致研发周期比较长。我们就考虑是否可以研发中设计和工艺并行,也就是说研发大概的模型出来,工艺就可以开始做,缩短周期。

 四、SIPM/PLM实施目标

 基于这几点,我们选定了PLM,并规划了我们的实施范围和目标。

 第一点是图文档和产品结构管理,主要是BOM这一块。

 第二点是零部件管理,包括借用关系,以及相关的一些图纸,技术文件,采购要求等一些物料关联信息。还有编码,标准件,通用件管理。

 第三点是CAD集成,包括PRO/E,autoCAD等

 第四点是CAPP集成。在PTC和思普竞争的时候,我们也考虑了CAPP,但PTC是没有CAPP的。没招标前也有很多CAPP厂商过来,但考虑到以后和PLM集成的问题,所以一直没有上。刚好思普也有自己的CAPP,功能也比较强大,所以这也是我们选择思普的因素。

第五点是设计工艺一体化。就是设计工艺并行。

第六点是工程变更管理。我们这里是全过程的变更。

第七点是项目管理,我们以前是用PROJECT做管理的,是比较粗放,PROJECT是管项目的结果,输出文件是管不到的,还有计划变更信息工程师不能及时知道,这些也是我们这次要解决的问题。

第八点是SAP集成,数据不要重复输入,我们希望从PLM中查零件的库存信息,还有我们的BOM信息是在SAP维护的,希望变更信息,物料信息可以从PLM直接获取。

最后是PLM系统流程优化,我们原来的流程是相当复杂,希望在PLM上实现流程简化、优化、固化。

当初我们定了一个项目实施计划,但这里出现的一些偏差,开始我们估计的少,只有一个半月,实际正式上线时间比这个时间多一点,我们也希望系统更稳定一些。

我们整个PLM实施的方向是以项目管理、企业产品数据管理为核心,其中比如BOM、设计数据、工艺文件等为核心,跟CAD(PRO/E,CAD等)集成,跟OFFICE集成(我们的签审,电子流),需求与缺陷管理就是我们的需求和问题跟踪管理集成,还有就是CAPP集成,我们在CAPP上配置了一个选配成册功能,因为我们产品配置比较多,不同银行选的模块不一样,就像汽车的高低配,我们要根据订单出相应的工艺文件和BOM.。最后就是ERP的集成。

下面是我们PLM系统功能和产品研发阶段对照表,我们主要是做销售和研发,制造是不做的,只做装配,所有零部件都是外协。我们是围绕研发的。这个对照表我就不细讲了。

 五、SIPM/PLM实施应用成果

下面看下我们PLM的核心能力,就是我们罗列的这几大快,还有就是我们做的怎么样子。

1.     编码和元器件管理

第一点我们使用的是CMMI三级可定义体系,还有就是ISO9000体系,我们项目做下来都是要符合这些体系文件的。CMMI所预定的域和它所有的模板文件跟我们的编码体系都是想挂钩的。第二点我们图纸等技术文件的发放都是用思普自带的编码器管理的,条件自己约定,我们是根据国家标准制定自己的编码体系。

2.     业务协同和项目管理

协同这里我也罗列了大大小小的业务协调和项目协同的主干。我们说项目用PROJECT有它的缺点,在座的各位都有思普的PLM系统,里面都有项目管理、工作流、个人看板、领导看板,这里我就不度讲了,领导看板能看到一个组织/项目组的所有流程情况。原来我们给工程师特别是设计工程师评级的时候,是要统计他的工作量,看他出了多少图,变更多少次,变更了什么内容,没上系统之前,这些是手工统计的,非常麻烦。上了系统后,领导可以直接从看板上清楚看到工程师某一年某一月做了多少工作,出了多少图,做了多少计划,用了多少工时等,非常方便。

从项目的平台上看,PROJECT对计划的重用性比较弱,现在我们可以制定一些模板,把一些后续标准的工作做成模板,下次可以直接调用。还有一点感受比较深的是交付物这一块。以前项目完结的时候,我们拿着交付物清单去核对时总会发现很多文件缺失的情况,需要事后去补,这样文件的实效性就不准了。通过系统,我们做计划的时候就把输出文件约定下来,没有文件输出计划就完成不了,通过这种方法提前把交付物管理起来。做计划的时候约定好交付物,交付物清单和计划结合起来,当计划完成的时候,交付清单也是全的,外审的时候我们直接把系统打开,文件资料都是全的,这样对项目管理和项目质量都是比较好的。

3.     图文档管理,以BOM为核心的产品数据管理

我们的BOM比较多,有技术BOM,设计BOM、工艺BOM、生产BOM等,我们工程师在PRO/E做模型的时候,做的都是超级BOM。就是配置特别多,当导入系统时,这个BOM和设计BOM是有一定距离的。比如说我方案做了三个,最后选了一个,但其他两个工程是不会删除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它们有参考价值,还一个原因是它们可能和选择的方案有继承关系,这些BOM我们叫技术BOM。是由设计工程师自己来管的。设计BOM是在技术BOM上通过PLM系统手工调整过来的,和技术BOM有传承性的,但结构有了变化。设计BOM做完,再根据工艺工序的不同转工艺BOM.工艺BOM汇总成生产BOM。为什么要汇总?应该我们产品的选配很多,不同的选配BOM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的生产BOM比设计BOM和工艺BOM多很多。生产BOM除了生产属性外,还有配置属性。我们的订单一过去,就会产生新的BOM..还有就是讲下文档管理和权限管理。思普的权限管理比PTC做的好,PTC只能管到文件夹一级,但思普不仅能管到文件夹还能管到对象。PTC管对象是动态的,要通过流程。我们不同项目不同角色存在不同的权限。原来还计划设置动态权,就是不同阶段(如小批量、大批量、试制等阶段)有不同的权限,但现在还没有开始做。

4.     ECAD/MCAD协同

这个协同也是我们上PLM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没上系统前,这个是很难解决的,上了思普PLM后,PRE/E接口完全能做到,时间也是可以接受的。提取时间在PTC慢一点但已经能满足我们的需求,还有就是ECAD集成, 通过接口二维图档包括零部件信息、明细、结构都自动的提取出来,在系统中,导出BOM相关信息也会跟着出来。

还有协同,在我看来思普也是优于PTC的,原来我们上Windchill时,协同都是在我们文件图纸归档后才开始的,那时已经晚了。我们的产品复杂,很多工程师同时在做,我们希望图纸没归档前就要进行协同。思普实现了在共享区、协同区数据没有归档前不同工作之间的协同,这点我们觉得是非常好的。

5.     CAPP的集成

原来我们没有上CAPP,虽然我们很想上,但Windchill上没合适的平台,就是和CAPP没集成。11年重新招标的时候刚好思普有着设计工艺一体化,所以这次就一起上了。工艺这块刚才在PLM6.0发布会上已经讲了,这里我就不重复讲了。我们工艺卡片有自动签名也是手签体,还有就是我前面讲到的工艺成册,我们可以根据销售订单呈现出跟这个订单对应的工艺文件。

6.     变更和配置管理

我们是很早引入平台化模块化开发这个概念的,所有我们的零件借用系数高,很多零件被多次借用。没上系统前这些零件的变更容易遗漏,物料的变更跟计划、工艺、材料报废、通用性等都有关系所以这不但是图纸的变更,而是整个过程的变更。BCO这边的变更和这也差不多。还一个就是刚说的配置管理,我们的物料包是在下订单的时候为配置用的,不同的物料包会出来不同的BOM.还有就是搜索配置单,订单进来,选中订单,通过工艺成册功能自动产生工艺BOM。

7.     ERP集成

一个是物料申请,物料申请没在PLM上做,因为现在上PLM只有我们金融事业部,但物料是整个公司统一的,我们要跟公司保持一致。现在物料号的申请还是走公司流程,但在PLM系统会填写物料申请单,当公司确定这个物料后,就可以把这个物料放到PLM系统上去。第二个是MM数据维护,我们每天(间断性,在有研发的时候)产生的物料多的时候有1500~1600种,少的时候也有50~60种,原来我们的流程有问题,我们用的是EMAIL,一次性提交50条物料。但是采购它不能一次性帮你填满,因为要报成本,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才能把它定下来。当50个物料走一个流程的时候,等50条全部走完才能继续往下走,我们的工作经常卡在这里。现在我们开发了一个流程,50个里面走完一个那一个就继续往下走,而不需要等待其他49条完成。这样完成一条下面的工程师就能看到一条新的信息,实现MM数据快速入库。还有就是SAP的库存信息,是在途还是在库,我们现在可以直接从SAP系统获取。还有我们建立了一个研发库,因为在试制打样前,物料是研发自己买的,所以我们要有连个库,要进SAP都是批量的。

8.     缺陷和需求管理

这个缺陷管理是在IBM的CQ上发展来的,但我们比CQ又多了一点。现在我们选择了思普,让思普这边跟我们的项目结合起来。我们说一个变更也好,一个需求也好,一个问题过来总要转到下一步,要么发起一个变更,要么输出一份文档。当一个问题或需求过来的,我们就根据这个需求但下达任务。我们跟踪需求的时候只要点开需求看这个任务就可以知道谁在做,做到什么阶段,输出什么东西。因为任务可以关联交付物,我们现在就样要求哪怕你只做了一半,也要把它交上去,这样项目经理每天一看,就知道你做了什么东西。这样跟踪问题就比较牢。这个就是我们基于思普制定出来的的缺陷管理,也是做的不错的。后面一些报表输出,比如项目报表、跟踪报表等也是可以定制出来。

上面这些就是我们这次实施做的比较成功的地方和一些经验。在实施前,我们的策划还是做的比较充足的,招标前我们做的需求比较好,计划也订得比较细,所以实施下来也是比较成功的。

 现在国内企业要上好信息系统,阻力也是比较大的,需要一些激励的措施,在这方面我们也是订了一些制度去引导这个系统能上线。刚刚我也讲了,上一套系统不仅仅是上一套软件,而是上一套解决方案,可能一些看起来和PLM没关系,但对企业提升有帮助的东西我们也要考虑进去。比如说PRO/E可以出二维工程图,但一些工程师喜欢在CAD上出二维图,当有变更的时候,往往只改了CAD的二维图而忘记改PRO/E上的模型。当下次有人借用这个模型的时候,就会造成重复的质量问题,趁着这个机会,我们也强制要求工程师要在PRO/E上出工程图。还有我们也采用了一些办法帮助PLM实施,比如每天统计上线率,通报系统操作情况,每周对已经实施的功能和没有实施的功能做通报等。上好PLM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求我们持续改善,一个台阶一个台阶慢慢的来。

   最后,谢谢大家!